来源:衡水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1-04-15 08:51:49 阅读量:1363
“要不是李书记您,俺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村里的残疾贫困户张广惧紧紧拉着李红展的手,激动地说道。他永远不会忘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李书记给他和其他4户贫困户安排了公益岗位,帮他渡过了难关。如今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顺利脱贫。
李红展今年53岁,是武邑县纪委监委二级主任科员,他到武邑县韩王思公村扶贫已经5年了,乡亲们清楚地记得:在这5年里,李书记是如何带领大家,风里雨里摸爬滚打一路走来,如何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从不认输,让这个“穷窝窝”旧貌换新颜……如今,2900米长的水泥路贯通村间,72盏明晃晃的路灯照亮了小村庄,房前屋后的私搭乱建没了,破旧的街道焕然一新。标准化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广场建起来了,2台崭新的50KVA变压器和2套潜水泵启用了,1600米防渗管道通水了,人们再也不用为饮水和灌溉发愁了……
30余年来,李红展先后在学校、乡镇和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李红展走到哪儿,他都会用满腔的热情回应群众的期待。在韩王思公村的扶贫中,因不幸摔伤,本来就双侧股骨头坏死的他右侧髋关节骨折,急需髋关节置换手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舍不得停下来,还拄着双拐,忍着刺骨的疼痛,到处忙碌着……
他像一团火温暖了大家,人们称他是有温度的纪检人 。
纪检干部不只是“铁面包公”,还要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2002年9月,李红展任武邑镇科技副镇长、副镇长,同时负责信访工作。他的家人抱怨说:“以后甭想再有安稳日子过。”的确,信访是个苦差事。凡是来上访反映问题的老百姓,脸上大都挂着怒气,解决不好往往会演变成越级上访,甚至缠访。可李红展却觉得这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必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李红展的办公室里,总是备着板蓝根、润喉片之类的非处方药,这些药都是为上访群众准备的。他说:“上访百姓一路奔波,急躁上火,喝水也少,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嗓子发炎之类的。他们来了,先给倒上水,有不舒服的先吃上几颗润喉片,稳一稳心神,这样他们的情绪会平和很多,心理距离也一下子就拉近了,减少了没必要的隔阂,交流起来会更顺畅。老百姓很善良,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感激信任你。其实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你大张旗鼓地去做些什么,只要静下来听他唠唠嗑,老百姓气儿顺了,事情也就容易解决了。”
前张桥村有一位七十多岁的上访老人,多次到县里、市里、省里去上访。李红展一上任就遇到了这位老人,通过耐心沟通,他了解到老人的儿子进城做买卖不种地了,把承包地交给了村委会,其他不种地的人一部分有补偿款,一部分没有,老人觉得不公平,这才一再上访。李红展不厌其烦地给老人做工作:“承包地交给村委会的,属于自动放弃承包权,没有补偿。自己找人种的,属于土地流转,可以给予补偿款。你儿子这种情况属于自动放弃承包权,是没有补偿款的。”
如此反复了不知多少次,李红展依然无法说服这个“倔老头”。于是他开始想新的办法。他发现老人爱抽旱烟,就主动学了起来。老人不解地说:“村里年轻人都不抽了,你这当领导的还抽这烟?”李红展此前从来没有抽过旱烟,哪里受得住这呛人的味道,一口下去,又是鼻涕又是泪。老人哈哈地笑了,“不行吧?”“没事儿,我继续来!”李红展强忍着又抽了起来。
老人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干部,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就这样,两个人一起抽着烟,一起聊着法律,聊着政策,一晃就是整整半年。直到有一天,老人笑着说:“李镇长,我服你了,旱烟你学会了,法律政策我也说不过你,事儿看来也真办不了。我今天给你辞个行,以后再也不来了,如果想你了,就来给你送点儿烟叶。”临行时,李红展把老人送到门外,竟然有一种老朋友离开的怅然。老人自此再也没有上访过。
用心聊天可以让缠访的人放弃上访,用心调解也可以使激烈的群体事件消弭于无形。2005年中秋节那天,李红展突然接到电话说让他赶紧回单位,有两伙群众来了,十几个人,情绪十分激动,处理不好可能会发生群体事件。
李红展他们急急忙忙往回赶,刚进政府大院就听到里面传来了争吵声。李红展先让剑拔弩张的两伙人坐下来,喝口水平复一下情绪,然后才了解情况。原来,葛徐村一块40亩的承包地到期了,部分村民要求村委会重新调整土地,因为以前种地是交提留的,农民种地的成本比较高,种地不合算,农村费改税后,种地成本低了,原先好多自动放弃土地的人又想种地了。这让原本就在种地的村民心理不平衡了,凭啥好事儿都让他们占了?不同意。村委会表决也没通过。这才跑到镇上来了,要求镇政府给主持公道。
了解这一情况后,李红展把镇土地所的值班同志叫来,给大家讲解土地政策,整整一个上午,仍然有部分村民不理解。李红展又把县里农工部门的相关同志请来,挨家挨户做工作。除了讲清政策,他还注重与群众打成一片,比如群众上访时,他看到一个独臂村民一只手卷烟也非常利索,很是吃惊,便说道:“老大哥,我俩手,你一个手,咱们比比看谁卷烟卷得快?”没想到,最后李红展俩手也不如他一只手快,于是李红展连连地赞扬他,这个人非常自豪。后来在解决分地纠纷的过程中,这位独臂村民起了非常积极的带头作用。
在李红展的引导下,村里百姓通过投票选出了村民代表,村民代表集体学习土地法规、政策,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统一了思想,制定出了分地方案,将40亩地分配给这些年新出生的还没有分配土地的人口。土地顺利分完了,也没有耽误农时,村里百姓感激不尽。李红展说:“百姓要的其实就是一种参与感,让他们有一种能自己做主的感觉,主动参与到我们的群众工作中来。”
群众对政策有误解的,李红展会用心地去解释清楚,而对伤害群众利益的,只要一发现,无论百姓有没有上访,他都会盯住不放,不挖出“毒瘤”誓不罢休。一次下乡与百姓拉家常时,李红展发现部分百姓的粮食补贴存在被截留的问题。于是,他立即向单位请示,成立了临时调查小组,和组员们一起冒着酷热,不顾颠簸,一家家地实地走访,一天下来脸上全是汗水和尘土。半个月后,他们查清了村干部因个人债务挪用村民部分资金的问题,并为百姓追回补贴款近万元,违纪干部得到了处理,百姓利益得到了维护。
2008年1月,李红展调入武邑县纪委工作。十几年中,他秉公执纪,处理信访问题线索100余件,依规依纪对50余名党政干部作出党政纪处分,但被处理的干部没有人抱怨他,很多还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因为每个案子他都会耐心地给他们讲政策、讲纪法规定,让他们对组织的处理心服口服。李红展还在他们最失落的时候,用心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焕发活力,迈出前进的步伐。
2013年7月,刘某因截留退耕还林补贴款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内心十分不解。在他看来,当时承包荒地的费用每亩30元,国家给的退耕还林补贴却达到每亩160元,相当于承包土地不仅不用花钱,而且白种地还赚钱,他觉得心里不平衡,就把这钱扣了下来,留作村里办公费用。他认为自己没贪,全为公事,凭什么让自己受处分?
听了刘某的话,李红展没有去反驳他,而是笑呵呵地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在刘疃乡下乡时,遇到一个老人,叫闫炳章,是个盲人,和老娘两个人相依为命,每天他都要去井口挑水。我就纳闷:一个盲人怎么挑水呢?原来,他是靠着数步子到井口挑水的。多少步左转,多少步右转,多少步到井口,他都记得十分清楚,一步也不敢大,一步也不敢小。我们干工作也是这样,一切都要按程序来,不能走错一步呀!这样才能避免摔跤。你觉得他们承包费比较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变更合同把费用涨上去,但是克扣补贴是错误的,即使你没拿。这就是瞎子挑水不可错一步呀!”刘某听了心服口服,不再叫屈喊冤。在李红展的鼓励下,他重新燃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后来,他在经商做生意时,记着李红展“不可错走一步”的劝诫,诚信经营,生意兴隆,日子红火。
这种种的工作经历让李红展感到,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只是“铁面包公”,还需要有与民打成一片的“烟火气”。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会使工作开展变得更容易。与群众在一起,他觉得自己时刻都充满了力量。
见不得百姓受穷,贫困村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
李红展牵挂着、热爱着农村的老百姓,他觉得自己的根就扎在这里。2016年,武邑县纪委监委要安排扶贫工作队到韩王思公村扶贫,李红展想都没想就立刻报了名。他说:“百姓就是我的根,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
10多年前,作为武邑镇副镇长的李红展曾是这一片区的包村干部,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村边那万亩林田就是当年他和乡亲们一起种下的,如今已经郁郁葱葱,成了全村的致富林,同时也成为全市首个万亩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衡水市野生动物园之所以在这儿选址,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森林公园。
时隔多年,李红展终于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看着一张张从老房子里走出来的熟悉面孔,他深吸一口气,“我要留下来好好干,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武邑县当时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在韩王思公村这个到处都是沙土的土窝窝里开辟一片新天地呢?李红展思考着。和老百姓最息息相关的是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村民反映最强烈的也是村里的路难行。于是他决定先从修路开始,但村集体没钱,村民也不愿意集资,他便和工作队四处寻找资金,联系施工队。
刚开始时,因修路占用宅基地、砍树等涉及到一些村民切身利益,老百姓不理解,李红展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支持修路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把自家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的变化必须是实打实的,只有这样,村民才能信任我们。”李红展经常这样对工作队成员说,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修路期间,不论是丈量土地、清理垃圾,还是铺设现场,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短短几年时间,韩王思公村彻底变了模样。
村里的妇女主任吕云芳说:“原来村里的路太难走,不下雨是‘扬灰路’,下了雨是‘水泥路’,车辆根本进不了村。我哥哥催我赶紧到县里买房搬出去,我还真的买了房。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好了,离县城又这么近,我又搬了回来!”村里像吕云芳这样搬出去又搬回来的百姓还有很多。
驻村工作是辛苦的,李红展他们初到韩王思公村时,住在村里闲置的卫生室里,潮湿阴暗。他们每天从井里提水,劈柴取暖做饭,更多的时候就是吃点泡面。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是2018年驻村扶贫工作队要进行人员更换时,李红展却坚持留了下来,并主动要求担任韩王思公村第一书记,“我承诺过,一定要领着大伙儿完全脱贫,不然绝不离开!”
此后,李红展的干劲儿更足了,他带领工作队先后组织贫困户参与入股了光伏产业和邑人跑步鸡合作社,使他们有了稳定的产业分红收入。同时,工作队以就业推进扶贫工作,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帮助村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多次组织村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经培训后,王文才等一大批村民在附近的工厂就了业,三级肢残仅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张广惧和张广忠则被安排在村公益性岗位上……截至2019年底,全村劳动力共接受再就业培训6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次;推荐就业岗位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者9人,除一人需要看孩子外全部就业,弱劳动能力者4人全部在村内公益性岗位就业。
李红展心里想着村里百姓脱贫的大事情,也想着他们每个家庭的小事情。贫苦户邹新周住院,他去看望他,不仅送去钱、营养品,还和医生一起讨论治疗方案。贫苦户韩世宗家里生活困难,他就把自己家旧的写字台、桌子、椅子等送去,贫苦户张广忠孩子医学专业毕业,他帮着联系到武邑县医院实习,最后孩子由于表现突出留在了那里。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李红展是真的把村里的百姓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扶贫先扶志,信心似黄金,我愿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2018年10月,韩王思公村因种种原因,村支部副书记的职务一直空缺。李红展心想,必须给村里找一个年富力强、敢闯敢干又有头脑的致富带头人,于是他找到了恰好当兵转业的村民张爱军。张爱军在部队当过13年的士官,转业到石家庄市人社局。为了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毅然辞了工作个人创业。单凭这经历,李红展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想让他担任村里的副书记。
然而张爱军却心有顾虑,他说:见李书记第一眼,就想起一句话,叫‘一脸胡子不好交’,再加上我常年在外,村里的人都还没认全,更别说让我当支部副书记了,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李书记看实在说不动我,只好转身离去,临走时对我慢慢地说了一句‘人活着,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儿吧!’。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一瘸一拐地艰难前行,我开始思索他又到底为了啥?回味李书记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心里突然热热的。当我大声地喊出‘李书记,我愿意’时,他转过身看着我,笑了。”
正是这样一句话、一个背影感染了这个小伙子。张爱军果然没有让李红展失望,他凭着肯吃苦的拼劲、灵活的头脑成为村里工作的得力干将。
韩忠强家庭是韩王思公村典型的因病致贫户,2013年,他的妻子石平岩被诊断为肺小细胞癌,一双儿女还都在学校就读,沉重的压力让本来爱说爱笑的夫妻二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丈夫韩忠强上午卖点肉,下午就打牌,除此之外啥也不愿干。
为了帮助韩忠强夫妻重新振作起来,李红展敲开了他们的家门,鼓励他们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再难也总有过去的时候,我愿做你们的坚强后盾。”李红展用自身的经历劝解韩忠强,他说:“难日子我也过过。2009年4月,我父亲查出食道癌住在哈院,妻子宫颈病变在北京住院手术,当时我的大女儿正面临高考,小女儿被暂时送到了亲戚家。我最初的五天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每天晚上都要从北京回衡水陪父亲治疗、签字、缴费,早上再赶回北京照顾妻子。那五天里我几乎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生不如死的感觉。刚上一年级的小女儿,上厕所擦屁股没擦干净,蹭到裤子上都不敢说,一个那么开朗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内向了,直到十多年后才活泼了一点……”说到这儿,李红展咬了咬牙,但眼泪还是流了出来。
韩忠强被震惊了,一向笑呵呵的李书记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李红展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笑着说:“天大的困难都能过去!”在李红展的感召下,韩忠强像变了个人,他参加了村里的畜牧业培训,在野生动物园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挣2000多元,后来又换了两次收入更高的工作,如今每个月收入4000元。韩忠强的生命之火燃烧了起来。
李红展又做起了韩忠强妻子石平岩的工作。他说:“总在家里不出门可不行,多出去走走,到时候心态好了,对治病也有很大帮助。我的父亲去世后,妻子出院了,孩子高考完了,为了摆脱心理阴影,也为了做股骨头康复训练,我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出来后发现一切都是美好的,心情也好起来了。我曾经11个小时骑200公里到了济南,在济南待了一天然后回来,连来带去用了3天时间,我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我一个股骨头坏死的人都能做到,相信你也可以走出来。我始终记得躺在黄河大堤上那份疲惫而幸福的感觉,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没了。心情好,免疫力就强,什么病咱也不怕了!”石平岩在李书记的鼓励下,也从病痛的阴霾里走了出来。
李红展还为石平岩联系医院制定诊疗方案,让她得到了及时科学的救治,为她申请了大病救助,帮助她报销医疗费用,减轻了医疗负担。如今她已不再咳血,身体和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石平岩病情稳定后,也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手工工作。2019年,他们的女儿一毕业就被招聘到了石家庄第四人民医院,儿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优异,一家人的生活终于重新走上了正轨。石平岩将这些好消息一一分享给了李红展。2019年年底,韩忠强一家成功脱贫。
“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把心掏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这也是母亲的遗愿,她一定会为我自豪的。”
李红展干工作不怕苦是出了名的。2019年11月,李红展在回韩王思公村的路上,不慎摔倒,导致右侧髋关节受伤。医生让他卧床休息,及时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但李红展想到村里还有未完成的工作,毅然拒绝了立即手术的建议,回村继续工作。李红展想要等到村里工作忙完了再去做手术,可村里的工作哪有完呀?于是村里到处都能看到他咬着牙,拄着拐杖跛行的身影,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铁拐李”,而这称呼背后来自躯体的疼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今年2月下旬,李红展终于有时间做手术了。就在去医院前一天,他还到村里召开会议,布置村党支部及村委会换届选举、修路测绘、养老院建设等工作。手术后的第二天,刚刚从疼痛中缓解过来,他就强打起精神询问起村里工程的进度。
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身上的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可是,对母亲的这份痛却让李红展难以忍受。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又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比起往日,工作更加繁重。可就在6月份省里考核验收开展之时,李红展的母亲因肠梗阻住院了,在医院陪护母亲的他心焦如焚,一边是病危中的母亲,一边是脱贫攻坚工作,这如何是好?
李红展知道,此时母亲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陪伴,可是村里的工作同样也需要他。等母亲脱离危险后,他便请了护工,立马赶回村里处理事情。他牵挂着母亲,总是忙里抽闲打个电话。然而,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他开会的时候,噩耗传来—母亲去世了!这个五十多岁的坚强汉子,一出会场的门就放声大哭起来,哭声里带着悲怆、疼痛、内疚……。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眼,成了李红展内心最深的痛!老人去世后的半年里,夜深人静时,李红展总是会禁不住掉泪。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拄着拐独自一人慢慢地走到街上去。看着洁净的道路、明亮的街灯、安静而幸福的村庄,他的内心才会得到安慰和解脱……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贫穷的村庄焕发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韩王思公村正在融入乡村振兴的发展大潮。
在李红展的带领下,韩王思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把发展成果巩固好,如何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去,作为扶贫队长的李红展在深深地思考着这些……
2019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村土地征用集体资金的增多,群众对村干部以及村务公开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此,李红展不仅重视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带领他们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党规党纪、法律法规,还在韩王思公村积极探索村务监督工作,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村民的拥护。武邑县纪委监委及时总结了韩王思公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不断建立健全村级权力运行机制,推动村监会由原来单纯的财务监管向惠农政策落实、村务决策、村务执行、村务公开等10方面延伸,全力构筑村级民主监督平台,做实做细村级监督,扎紧从上到下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链条,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新华社对他们的先进经验予以了报道。
青春正劲,未来可期。在有效的引导和严格的管理下,韩王思公村的优势也越来越得到发挥。该村毗邻衡水市野生动物园,附近交通便利,外来游客逐年增多,地域优势明显。为此,李红展坚持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招商引资,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科学规划村内空置房屋,融入本地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民宿旅游项目,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村级乡村振兴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经过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韩王思公村自然环境秀丽雅致,村容村貌整洁清新,美丽质朴的民宿小院鳞次栉比。“通过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民宿产业必将强力带动该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李红展说,村里的幸福院也即将动工,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年轻人才能放心地外出打工,老百姓才能增收,才能过上好日子。说到这里,李红展的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30多年来,李红展所想所念皆是百姓,所爱所靠也是百姓。无论有多少苦涩,他总把最美的笑容留给百姓,把汗水洒在他奋斗的这片热土上。
武邑县纪委监委驻武邑镇韩王思公村工作队2017年、2018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工作团队”,2019年被中共武邑县委评为2018年度脱贫攻坚“奋斗型团队”。李红展同志2018年、2019年被武邑县委评为脱贫攻坚“奋斗型干部”。
面对一项项的荣誉,李红展坚定地说:“荣誉已属过去,我要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分享到:
©中共衡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衡水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9036317号-1